博物馆内精美的景德镇瓷器令人惊艳
五彩镂雕西厢记故事图方瓶
红釉老年文官俑
斗彩云龙纹盖罐
青白釉双人牵马俑
■记者 陈蕾 文/图
一座古镇,千年窑火熊熊不熄。那里便是被誉为世界“瓷都”的江西景德镇。今年12月14日,由江西省博物馆和南宁市博物馆主办的“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瓷器精品展”在南宁博物馆开展,111件/套上至五代下至民国的历代景德镇瓷器精品一一亮相。展期将延续至2018年3月25日。
景德镇以瓷业兴镇。据史料记载,南朝时期,景德镇就已开始烧瓷,并于五代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南方地区最早烧制白瓷的地方。宋代,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成功创烧了青白瓷。由于瓷器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又称影青瓷。其更是得到宋真宗的赏识,并将他的年号“景德”送给这个小镇。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脉络,通过三大部分展示了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的面貌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展出的111件/套精品中有不少是举世仅存的国家珍宝,比如青白釉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红釉老年文官俑、青花松竹梅纹长颈瓶、玲珑粉彩西厢故事图盖碗、斗彩云龙纹盖罐、霁红釉玉壶春瓶等珍稀文物。
据悉,此次展览是南宁市博物馆举办的跨年大展。在为观众呈现精彩展览的同时,南宁市博物馆围绕展览主题和内容,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除了“瓷声灵动”景德镇瓷风铃制作、“一抹青妆”元青花瓷手链制作等创艺教室手工瓷器类创意活动,还推出了《瓷美·如画》特色课程。课程中,观众可通过聆听讲解、参与互动课堂、参加任务挑战和手工制作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展览内容,度过一个有趣的文化课堂。
开展当天,来自江西省博物馆的瓷器专家特别分享了其中几件瓷器精品的烧造工艺和特殊意义。
红釉老年文官俑 年代:元后至元四年
唐三彩的文官并不少见,但景德镇出土的红釉文官俑却十分少见。这件人俑装饰特殊,将红釉、褐釉、青白釉三种高温色釉施于同一件器物上,给焙烧增加了难度。
釉里红和红釉的呈色剂都是氧化铜,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但铜离子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低了不出红色,温度高了又容易挥发。在古代,只能靠经验控制窑温,所以高温铜红釉烧制难度很大,直到元代才能烧出均匀的红釉,而且存世量非常少。
斗彩云龙纹盖罐 年代:清乾隆
这是此次展览展出的唯一一件斗彩。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有名。首先,它需要将绘好青料的胎体施好釉料放入高温(1300℃)下烧成瓷,再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入小窑经过低温(800℃)烘烤而成。它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五彩镂雕西厢记故事图方瓶 年代:清光绪
五彩是明嘉靖、万历时期官窑在成化斗彩工艺的基础上创烧的新品彩绘瓷,因常用红、绿、黄、蓝、赭五色釉上彩饰,因此称为“五彩”。这件方瓶采用镂雕、堆饰与五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将《西厢记》中八个重要的故事场面塑造得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
虽然这种综合装饰的思路在清朝算不上新颖,但该方瓶以戏曲故事为背景,塑造了连续性的情节画面,犹如置身于正在表演的民间戏台,展现了民间日常娱乐的精神生活风貌。
青白釉双人牵马俑 年代:北宋
该俑高21.9厘米,马膘肥体壮,头昂仰,尾上翘,背部有马鞍。马身两侧各塑一圆目、高鼻、翘须、发髻高挽、脚蹬长靴、身穿胡服的胡人,造型生动逼真,雕塑手法细腻。
历史上以双人牵马为造型的大多是唐三彩作品,景德镇制造的青白釉双人牵马佣是极为少见的。而这件胡人俑不但是宋代中外贸易兴盛、人员往来不绝的历史写照,更是一件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国宝级精品。
相关链接
84岁老兵
捐赠551件(套)藏品
年轻时,他是一名翱翔于蓝天、保卫祖国的航空兵;而今,耄耋之年的他将珍贵的藏品捐赠给博物馆,以供后人了解历史。14日,84岁老兵廖佛焕向南宁市博物馆捐赠了其多年来收藏的毛主席瓷质、金属质像章和抗美援朝战争相册、老照片等各类藏品共计551件(套)。
廖佛焕于1950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高炮部队。1952年6月入朝鲜作战,肩负着保卫志愿军总部所在地的防空任务。回国后,廖佛焕结合在朝作战经验,创造了作战指挥的37高炮拦阻射击、测速、测距三用规,并在全军推广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中的《防空军回忆史料大事记》永久记录了这一军事技术发展史上的发明。
随着战争的硝烟散去,廖佛焕在49岁时爱上根雕艺术,并被评为广西石艺根艺艺术大师。2015年9月,中国根艺美术协会为他颁发了从事根艺20多年的“奉献杯”。
此次廖佛焕向南宁市博物馆捐赠了其多年来收藏的毛主席瓷质、金属质像章,抗美援朝战争相册、老照片、奖章、书籍,防空兵荣誉奖章,防空兵表彰大会合照复印件、根艺大师证书及根雕作品《扭动》等藏品551件(套)。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承载着珍贵记忆的藏品,将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向南宁市民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