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康复的阮庭玉和爷爷在病房里高兴地打出“OK”的手势 记者 凌剑伊 摄
“伤痛无情,异国求救,越南小伙赴中国;人间有爱,起死回生,医生医术高。”这是广西江滨医院一名病友家属日前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文字。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昨日,记者在广西江滨医院住院部看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越南小伙子阮庭玉。
阮庭玉是一名帅气的小伙子,一见到记者,他就用刚学会的一个个中文单词来表达他的心声——“谢谢,中国;谢谢,南宁。”医院里懂得越南语的护工杨喜爱为记者充当了翻译。
一场变故 当地医院告知“可能没救了”
事情得从今年8月16日说起。今年19岁的越南大学生阮庭玉,刚刚大学毕业,在越南一家公司实习时不慎从高处跌落,当即陷入昏迷状态,家人将其送到越南医院救治,被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当地医院告诉家属:“仅有10%的救治可能,孩子可能没救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阮庭玉一家愁眉不展。由于越南当地的医疗水平有限,阮庭玉的亲属希望将他转到中国救治。“几经辗转,我带着孩子来到中国,来到广西江滨医院,开始了跨国求医。”阮庭玉的爷爷说。
阮庭玉的主管医生广西江滨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冉江说,弥漫性轴索损伤是脑外伤中一种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疾病。冉江医生清楚地记得,9月8日,阮庭玉刚入院的时候,处于昏迷状态,同时伴有高烧、呼吸困难、癫痫发作等症状,留置气管切开套管、胃管、尿管。经检查,阮庭玉颅骨骨折、脑实质多发出血、继发性癫痫、伴有肺炎等症状。
一场救治 80多天治疗终于逐渐康复
时间就是生命。医生一一对症治疗,采取营养神经、保护脑细胞、高压氧治疗等措施,阮庭玉的病情慢慢稳定并好转。10月中旬,在生死线徘徊了两个月的阮庭玉慢慢睁开了眼睛,意识逐渐清醒。
广西江滨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沈曲介绍,很多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长期昏迷,有的患者即便醒过来了,也丧失了大部分运动功能,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头部受伤,阮庭玉清醒过来后,反应迟钝、语速慢,医院加大了康复治疗力度。
慢慢的,阮庭玉能握手了、能吃东西了、能坐起了,家属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11月初,阮庭玉终于可以下地在家人的搀扶下缓慢行走。“护士姐姐们除了查房之外,还经常到病房来和我聊天,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大家通过手机翻译功能,指导我一日三餐饮食、休息与活动,是他们的精心照护才让我走上了快速康复之路。”
经过持续治疗,现在阮庭玉意识清楚,能够流利地讲话,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也可以自行缓慢行走。“我们80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冉江介绍,出院以后,阮庭玉自己在家加强锻炼即可,通过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练习等,各项机体功能会更好地恢复。
一声感谢 南宁人好景美以后还要来
来到异国他乡治疗80多天,阮庭玉越来越喜欢南宁。“虽然一日三餐都是在医院就餐,但是南宁的饭菜很合我的胃口,我最喜欢吃南宁的鸡肉、面包等。”阮庭玉说,12月5日他就可以出院回国了,回国以后想学习网络知识,希望有机会再来南宁。
在住院期间,阮庭玉跟病房里其他病友的亲属、护工等也都成了好朋友,这些好朋友带他去逛了万象城、会展中心。在阮庭玉的“央求”下,杨喜爱还在他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带他到北湖的家里吃了顿饭,这也让阮庭玉欣喜若狂。
“中国人常说知恩图报,如今孩子的身体康复了,我们也在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谢。因为这份救命之恩,我们永世不忘。”阮庭玉的爷爷对于在南宁遇到的这场大爱,满怀感激之情,说到动情之处眼角湿润了。“是医生治好了我的病,我从心里感激他们,感谢南宁人。南宁很美,东西也很好吃,如果有可能,我还想找个南宁妹子做女朋友。”阮庭玉笑着说。 (记者 凌剑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