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广告、服务违约、虚假交易、刷单炒信、差评和倒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泛滥,严重影响了市场和社会正常的秩序,网络诚信问题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忧虑和关注。7月5日,第三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陈洪宛透露,有关部门已经签署了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初步建立了发布机制,目前,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761万例,限制733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276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限制84万人次购买动车、一等座,截至2017年5月,仅工行一家就拒绝失信人申请贷款涉及金额84亿元。“在多个重点领域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可提高失信的成本,形成更倾向于鼓...[详细] |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于7月5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在5日上午举行的“共铸诚信 清朗网络”主题论坛上,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第三届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网络诚信建设制度化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宣传网络诚信理念,进一步凝聚全网全社会共识,营造网站依法办网、网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主题论坛围绕网络诚信制度设计、行业诚信自律、网站诚信实践以及网民权益保护等子议题进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有关负责人就完善诚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作了主题发言。中国消费者协会介绍了今年以来开展“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详细] |
新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九条,内容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的界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加强管理、对攻击和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惩罚措施,以及惩治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根据规定,非法获取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如财产信息、通信内容及行踪轨迹信息等不良行为需相应行为人或组织承担法律责任。个人信息遭到泄漏,权利人可通过举报要求网络运营者及时删除被冒用的个人信息。此外,恶意散布谣言、损害中伤他人名誉的发帖行为被列入管理。《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将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法首次明确“人肉搜索”案件中,行为人...[详细] |
近期,勒索病毒在全球肆虐,这款仅3.3M大小的电脑病毒,让150多个国家的网络在短短数日内相继沦陷,就此掀起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生化危机”。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引领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网络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将网络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层面,可谓顺合时势。现代科技瞬息万变,维护好网络安全,就必须抓住网络安全技术这个“牛鼻子”。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以法奠基,方能固本。治网之道,法治为本。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顺应了国家需要、形势发展和人民期盼,是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从此我国的网络安全工作有了基础性的法律框架。
[详细] |
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严打出售贩卖个人信息行为,确立用户信息“谁收集,谁负责”的责任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携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6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们将怎样影响你我的网络生活?又将如何为个人信息安全护航?个人信息足够安全了吗?
“刚签完购房合同,卖家具,搞装修的电话突然就多了,而且没完没了,让人‘细思恐极’。”作为一名律师,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一系列麻烦,曾让北京市尚公(昆明)律师事务所的李承蔚律师也束手无策。[详细] |
2016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网络强国战略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同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已于2017年6月1日施行,其在提高网络空间管理水平,增强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御能力,推进网络社会法治创新,提升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网络安全法》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战略部署和制度构建方面都有突破与创新。在战略层面,提出国家要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人才战略、可信身份战略,全方位提升网络安全治理水平...[详细] |
“这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法律,填补了法律空白。其中,网络实名制更是将网民从过去的网络‘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律约束’。”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永江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谢永江说,之前,网民在网上发言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现在则有了清晰的身份认证,有了明确的追责机制,网民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那么问题来了,依靠实名制是否就能有效遏制网上谣言和网络诈骗?谢永江表示,首先不应对实名制赋予太多的功能,我国互联网实名制遵循的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他举例说,之前国外也有一些国家搞过...[详细] |
中国《网络安全法》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中国第一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这标志中国的网络安全步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在中国网络空间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这部法律从筹备起草到正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一些国外机构阴阳怪调,质疑和指责之声不绝于耳。但正所谓“空口袋立不起来”,毫无根据的指责在细致的推敲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中国是当今世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遭受网络安全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审视中国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正视的现实。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和。每天,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所发生的网络攻击、网络入侵事件,不仅严重危及国家安全,而且给中国公民的切...[详细] |
自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安法》)正式施行,作为中国首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的基础性法律,该法有望让网上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互联网时代,这样的个人信息泄漏事件屡见不鲜。不论是网上购物、收发邮件还是注册APP账号,都有可能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隐私信息置于被泄漏的风险之中。据了解,这些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背后,隐藏着一条巨大的黑色产业链:利用技术手段或者职务便利,贩卖者可以获取海量用户信息,并将其拿到“黑市”上贩卖获利。据称,1万条用户数据能卖到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价格,不菲的收益让许多人铤而走险。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