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身体器官评选劳模,心脏肯定当之无愧。健康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多次,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可是,如果不善待我们的心脏,它也会偶尔发脾气、不安分,这时,就可能出现心律不齐。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学心血管内科病区副主任何燕教授介绍,心律不齐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虽然多数是良性的,但少数严重心律不齐则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成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出现心律不齐,建议市民最好定期到医院检查,以此鉴别是良性还是恶性。
并非所有心律不齐 都要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病人心跳的次数过快、过慢,或者超过一定的范围,又或者是心跳不规律、不整齐,在医学上我们习惯把上述情况称为“心律失常”。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症状。
据何燕教授介绍,按照诱发原因来分,心律不齐可以分为生理性因素与病理性因素两大类。其中生理性因素主要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及吸烟、饮酒或喝咖啡、冷热刺激等。病理性因素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即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也有可能是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等。当然,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代谢异常也有可能引起心律不齐。此外,药物影响也是出现心律不齐的重要原因。
“心律不齐是十分常见的,人的一生中难免出现,不一定都是疾病。”何燕教授指出,并非所有的心律不齐都需要治疗,如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分),均不用特殊治疗。另外,偶发的期前收缩(早搏),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也无需特殊治疗。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平常许多朋友发现自己有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十分担心着急,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单纯束支传导阻滞,如没有症状,不会对我们的心脏造成太大影响,当然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多分支传导阻滞的情况除外。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心律不齐并不可怕,但若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心慌、胸闷、脉搏不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存在心律不齐及它的类型、程度等,排除是否存在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疾病,并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心律不齐不能只依赖药物
“虽然说不是所有的心律不齐都需要治疗,但是有明显症状,会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不齐,比如阵发性室上速、房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频发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等,都不能掉以轻心。”何燕教授表示,心律不齐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方面。临床上抗心律不齐药物种类较多,比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托洛尔、比索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等,应由医生进行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切忌随便买药自行服用。非药物治疗包括人工心脏起搏、电复律、射频消融及手术治疗等。
值得提醒的是,不少患者把手术当成是治疗心律不齐的“最后选择”,认为手术是有创伤的,能吃药就绝不介入手术。事实上,药物和手术如同治标和治本,比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以及80%的阵发性房颤、50%~60%的持续性房颤等都可以通过微创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获得治愈,而且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较少,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肌病、心衰等发生率。尤其对很多恶性心律不齐来说,越是拖延不做,并发症、不良反应就可能越多,反而影响了手术成功率。
“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不齐之一,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5.9%,估计中国有约800万房颤患者。”何燕教授表示,在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介入手术可以考虑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非常适合那些药物治疗无效、发作频繁,或需要长期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作为首选。
生活有规律 可防控危机
对于患有心律不齐的市民朋友来说,日常的预防是不可缺少的。据何燕教授介绍,首先,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不要熬夜,保证睡眠。因为熬夜或者失眠可诱发心律不齐。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日常饮食时,不要暴饮暴食、不抽烟喝酒、不饮浓茶等。
其次,要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不齐。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如球赛等;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此外,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如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不齐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最后,患者自己或家属最好掌握一些家庭自救方法。如果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除了马上休息,可以让其用力咳嗽,用筷子刺激患者咽部,让其头部尽量后仰或身体前弯等方法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部分心动过速;如果是室扑、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可以立即叩击患者心前区数下,利用撞击电流让心律恢复,或者让患者连续咳嗽4~5次以自救,同时立即拨打120求助;如果患者突发心动过缓,心率在每分钟40次以下,可临时服用阿托品或心宝1片,然后迅速到医院进行治疗。(记者 廖秀芬 通讯员 蓝飞燕)
■医生小课堂
七招助你鉴别是良是恶
心律不齐也分良恶,良性就是非病态性,恶性就是病态性。何燕教授表示,要区分病态与非病态的心律不齐,应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状况进行判定,同时要结合一些辅助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来鉴别是否为病态性心律不齐。
第一招,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如果一直身体健康,偶尔出现心律不齐多为非器质性的,可先观察。如果心律不齐多次、反复发作,本人又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则要提高警惕。
第二招,看发作诱因。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等后出现心律不齐,可能是正常的;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检查。
第三招,看伴随症状。这是判断心律不齐轻重缓急的重要指标,如果发作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大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提示病情急重,应立即就医。
第四招,看起病快慢及持续时间。一般说来,如果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病情较重;若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则可进一步观察。
第五招,看发作频率。如果发作不频繁,比如每分钟出现早博等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较轻;若每分钟在5次以上或更多,说明病情较重,不可掉以轻心。
第六招,看其他指标。在心律不齐的同时,如果血压、血脂、血糖等明显增高,同时年龄又偏大,则要考虑心血管病变的可能,及早进行全面、系统检查。
第七招,看心电图。经常发生心律不齐,最好做一次动态心电图,持续观察24小时无明显异常,基本上可以排除器质性心律不齐;如果心电图发现异常,则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