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健康绿道上骑行,一路欣赏青秀山景区美景。记者 潘章勇 摄
过去的五年,是南宁市砥砺奋进的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南宁市给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全市财政涉民生支出累计达1512.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4%;民歌湖-竹排江-南湖水系和相思湖-可心江-明月湖水系实现连通;良庆大桥、五象-平乐立交等25座跨江桥梁、城市立交桥建成使用,青环路、长堽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建成通车……
民生工程
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
西乡塘区鲁班社区老来福养老服务中心每天都很热闹,许多住在周边的老人都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到免费的棋牌、上网、健身等服务,还能聚在一起唠唠嗑,自编自演节目。
“现在的孩子都忙着上班,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我们,而我们也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养老服务中心帮助老人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问题,让孩子省心,我们也开心。”市民陈先生乐呵呵地说。
在南宁市,像陈先生这样能享受到贴心养老服务的老人还有很多。因为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南宁市建成养老服务中心13个,修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47家、农村五保村646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60个、民办养老机构增至48家。同时,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等一批养老项目也在开工建设。
五年来,南宁市坚持把民生工作摆在第一位,努力让市民的生活越过越好。据统计,过去五年,全市财政涉民生支出累计达1512.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4%,年均增长17.75%。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08元,分别是2010年的1.61倍、1.88倍。在精准扶贫、教育事业、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体育等民生工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南宁入选2015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生态环境
67项重点“海绵”项目顺利完工
市民小李爱好跑步,隔日到南湖跑一圈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经过海绵化改造后的南湖让他惊喜不已,小李说:“‘新’南湖不仅环境变好了,而且新铺设的健康步道的路面透水性和舒适度极好,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跑步不再受天气左右了。”
改善生态环境也是这五年来南宁不断努力的方向,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打造机场高速路、民族大道、五象大道等一批城市绿化美化彩化精品线路;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精品示范段基本建成,石埠堤12.5公里防洪堤全线贯通;18条城市内河和湖泊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民歌湖-竹排江-南湖水系和相思湖-可心江-明月湖水系实现连通;2015年末,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6.98%、42.95%,全市森林覆盖率47.66%;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获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石门森林公园、南湖环湖路海绵化改造等67项重点项目顺利完工。
如今的南宁,正在不断凸显自身独特的宜居城市魅力,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幸福感倍增。
城市功能
“东盟通”“省会通”航线网络基本形成
2014年1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开往广州的D201次列车缓缓驶出南宁东站8号站台,标志着南宁东站开始正式启用,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同日开通。至此,贵州、广西、广东三省区之间“3至5小时交通圈”雏形初显,实现众多市民周末出省吃、玩、游的梦想。
这,只是南宁市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点”。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南宁已初步形成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南广、南钦、南昆(南宁至百色段)、柳南高铁建成,南宁东站、西站启用,南宁迈入“高铁时代”;吴圩机场第二航站楼运营,通航城市87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基本形成覆盖东盟和国内主要城市的“东盟通”和“省会通”航线网络格局;建成南宁港牛湾、六景港区,老口航运枢纽工程竣工;良庆大桥、五象-平乐立交等25座跨江桥梁、城市立交桥建成使用,青环路、长堽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东段试运营,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自治区首府城市,南宁迈入“地铁时代”等。
“看着南宁一天天在发生变化,高铁线路增加、机场航站楼新建、城市道路和立交桥建成通车等,这些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活在南宁,我真的觉得很幸福。”张先生的一番话,道出了许多南宁人的心声。(记者 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