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破浪正当时
——壮乡武鸣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县委书记黄国健、县长宋日正在调研。
丰收的喜悦。
美丽的城厢镇大皇后村。
徜徉在县城,处处赏心悦目:路宽、街净、灯亮、河清,交通秩序井然,市民文明礼让;漫步在乡村,田间稻花暗香浮动,村道洁净如洗,房前屋后干干净净,不时有悠扬的山歌传来,让人心情格外舒畅……走进武鸣,您会惊叹这里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民利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风生水起,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一份份成绩单令人颔首。
武鸣县素有“首善之县”之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演奏着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恢宏乐章。该县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中国西部强县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着力调结构,扩投资,促发展,惠民生,扎实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创造了大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奇迹。
2013年武鸣生产总值243.76亿元,增长10.5%;财政收入16.14亿元,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66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9.86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8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9042元,增长13.3%。连续13年入选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第三次被评为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歌圩文化之乡”、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县、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富裕武鸣
经济发展插上腾飞双翼
武鸣是南宁市辖六县中距离南宁市区最近的县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该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财政收入逐年提高。随着区域竞争形势日趋激烈, 2013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挑战,武鸣县着力调结构、扩投资、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突出规模抓项目。积极加快项目引进步伐,大力推进项目建设。2013年全年落实签约项目2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0.7亿元。2014年 1至9月,新签约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同时顺利开工建设、建成投产一批重点项目。
突出效益抓工业。深入实施工业发展“双百亿”工程。2013年全年新进规模以上企业5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县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5.1亿元,缴纳税金1.97亿元;工业园区实现财税收入1.61亿元;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2014年,继续高举 “双百亿”工程大旗,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突出示范抓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万千百十”工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2013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全年粮食总产量36.9万吨。稳步推进新农村“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经营,建成一大批千亩万亩连片示范基地。2014年以来,努力抓好粮食生产、品牌示范,推动特色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突出特色抓三产。修编完成《武鸣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建设中国壮乡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成功引进“花花大世界”升级改造、“千艺大观”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积极整合、开发伊岭岩、灵水、明秀园等景区景点,形成南宁旅游新一极。
“双百亿工程” 和“万千百十”工程,给该县经济插上腾飞的双翼。2014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长10%,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6.3亿元,增长6.4%,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投资总量在全市六县中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在全市六县中排名第一。
美丽武鸣
掀起盖头渐露动人芳容
秋日的武鸣县城,绿树成荫,满目苍翠,在初具规模的标营新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昔日的荒凉之地日渐繁华,这里成了众多居民心之向往的地方。不仅是县城,众多乡村也因为告别了脏乱差形象,变得清新可人。武鸣县的品位获得提升,渐渐掀起“红盖头”。
“东拓西联、完善城北、重点向南”,这是武鸣县城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武鸣县大力实施城镇建设“1346”工程,在城南,不断完善标营新区道路配套设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新区道路通畅,标营新区展现新城面貌。在城西,加大九个半岛房地产及附近道路建设,九个半岛新区初具规模。同时加快推进武华大道扩建工程,把连接武鸣县和东盟经开区的重要门户形象大道建成一条靓丽的景观大道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廊道。城东城北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还实施县城重点路段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景观改造工程。积极推进重点镇街道硬化美化亮化、市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县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进一步地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县城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景更美了,武鸣县朝着“同城发展 宜居武鸣”的目标昂首迈步,变得更加迷人。
清洁乡村亦是美丽武鸣浓重的一笔。该县强力推进“美丽武鸣·清洁乡村”这项生态工程,创新推出“八个一”工作法,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扎实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使城乡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推进该工程深入开展,不断巩固成果,该县还开展“334”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投入5.5亿元,对全县所有村屯的通屯道路、巷道进行硬化。已全面完成一期工程50个村屯的巷道硬化建设,投资1425.17万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基本完成。今年县财政还计划投入3350万元用于全县13个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1410万元,用于圩亭建设、排水、路灯、“天眼工程”等项目建设。针对县城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在县城部分公共场所划定400个小车、3000个摩托车免费停车位,县城的交通变得更加顺畅了。
城乡处处美如画,武鸣成了令人神往的壮乡。
文化武鸣
彰显特色展现壮乡无穷魅力
武鸣,一个一年四季都沉浸在歌声与快乐里的县份。每月29日,原汁原味的山歌赛会在该县江滨路举行,江滨路人山人海,成了歌的海洋;每当华灯初上,县城文化中心广场则歌声悠扬,居民在此悠然起舞……该县浓厚的文化气息令人沉醉。
武鸣自然山水钟毓灵秀,骆越文化博大精深,民族风情浓郁古朴,民间文艺丰富多彩。为了推动文化建设,做大文化品牌,该县坚持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该县始终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监督检查。将文化工作纳入重大议事日程。2012年以来大力实施文化“核心带动”工程,即打造核心基地、打造核心村屯、打造核心力作和打造核心骨干。持续加大投入,文化事业发展势头喜人。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为文化事业提供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障。同时,着眼于强化素质提升,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有特色、素质高、能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做到优化群文队伍、扶强专业文化团队、帮扶业余文化团队。目前,全县有各类业余文化团队239个,年演出550场次以上。2014年政府发放了价值80多万元的音响设备150多套,为文化团队完善“装备”。
该县还逐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上,新建和装修了164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了202个农家书屋、4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特别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达到了“五个一”建设标准,包括一个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综合楼、一支农民文艺队和一支农民篮球队。让农民在茶余饭后,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文化大餐。在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享上,除县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武鸣会堂、电影院等公共设施外,还在2010年划拨300亩建设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于2013年划拨53.6亩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
该县还评选出5个村为文化名村,评选5个节庆为文化名节。各个节庆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看书难的问题,设立馆外流动服务点10个,全县19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年开放。在推动文化强县的进程中,广大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为了打响文化名片,该县主打“三月三”歌圩文化品牌,并积极创作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秉承节俭办节的原则,在推出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的同时,将经贸活动融入“三月三”歌圩整体活动中。 如今,“三月三”歌圩不仅成为对外交流、招商引资,提升武鸣知名度的最佳平台,还成为凝聚、弘扬武鸣壮民族精神的最佳载体。“三月三”歌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群众文化活动“修成正果”,形成了被众多国人知晓的特色品牌。
面对文化强县的“成绩单”,城乡群众对政府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工作满意度达98.6%。2013年,该县被评为“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中国歌圩文化之乡”。
和谐武鸣
服务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让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作为中国西部强县,武鸣县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自觉追求,通过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浓墨重彩描绘一幅绚丽的民生画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工作,也就有了收入来源。该县多年来积极做好就业与创业工作,加强与县辖区内众多企业的沟通,搭建就业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工可做”“有钱可捞”。 201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4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
稳定的收入让人充满期待,完善的保障则让人心里更踏实。该县加强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工作。2013年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9万人,参保率91.85%,待遇发放率100%;“五险”参保人数14.7万人,征缴社会保险费2.7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5.6亿元。优化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审批程序,全年审批低保1.3万人,发放救济金1916.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83.6万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44套,建成746套,分配入住82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户。这些举措,让群众更有家的感觉。
教育方面,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成143所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解决超大班额、入园难、入学难、教学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该县让民办学校的学生同样享受到营养午餐,成为全广西县区目前唯一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的县份。
稳定是群众最期待的民生大事。为筑牢安全稳定大堤,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该县认真开展“县领导接待日”和“公开大接访”活动,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立足“一村一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和谐警民关系保一方平安的警务工作新路子。
党建工程为谋发展惠民生护航。为不断贴近群众,让党建服务民生的主旋律强些、再强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武鸣县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工程,通过开展党建信息化管理、流动党员科学化管理等,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细化服务内容,逐步实现了由过去单一、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网格化、数字化、个性化发展,促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而搭起党群干群密切联系的“直通车”“连心桥”。今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武鸣县在红岭社区推行“您说我办·零距离服务”工作法,让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围绕群众“您说”的服务需求,在社区开展“我办”认领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就业创业、法律维权、司法调解、医疗保健和课外学习辅导等服务,打造“零距离服务”的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实现“服务进社区,和谐在红岭”的目标。
真心真意帮群众谋福祉,一个个让人心生温暖的鲜活“切片”不断呈现。
奋进武鸣
作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项目,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突破了征地拆迁、土地出让、项目报建、工程建设等等难题,工程建设进度位居南宁市各县区、开发区前列……作风建设是推动发展的坚固基石,武鸣全县劲吹作风建设之风,这片热土更具活力。
以干部作风转变提升干部的“精气神”。该县决策层意识到,实现加快与南宁同城化发展步伐,推动更高水平中国西部强县建设,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进一步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广纳民智,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该县 2013年12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守纪律、正作风、强落实、提效能”为主题的干部工作作风大整治活动。各部门各单位针对干部职工的上班纪律、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出台各项规章制度。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还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集中开展了18项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内容涉及民生,更多的涉及作风建设。该县一个一个攻坚、一项一项整改。经过整治,“为官不作为”,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损害涉农利益行为、党员干部参与赌博行为及党员干部纵酒行为等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其中,为整治乡镇干部“走读”,出台《该县乡镇干部管理实施办法》,强化干部的日常管理、作风纪律、监督管理等,促使乡镇干部完成了“走读生”到“住校生”角色的转变。乡镇干部身在基层、心在基层,积极开展夜学、夜访、夜议、夜办等“四夜”活动,力争在“八小时之外”见真功夫。 “昔日下课多‘隐身’,今朝现身进村忙。与民携手绘蓝图,关注‘三农’谱新章。”这首歌谣如今在该县悄然兴起。
为巩固成果,该县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推进制度建设工作。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拟修订完善各类制度15项,新出台各类制度18项;针对涉及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拟修订完善各类制度10项。
该县还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大工程建设、“美丽武鸣·清洁乡村”活动、县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工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作为重点监督检查问责问效内容。该机制的运行,促使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善,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接地气”,开展各类先锋活动,也极大地推进了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有效开展。
全县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有了逢山开路的闯劲、甩开膀子的毫迈、勇毅执着的激情,推动武鸣县各项工作呈现万马奔腾的生动格局。
“我们要以雷厉风行的执行能力、敢为人先的创新能力、为民务实的服务能力、重诺践行的落实能力,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善于突破,敢于担当,勇当全市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为全面提升南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做出突出贡献。”这就是全县干部的共同心声。武鸣,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实的脚步,以“诚信务实,创新争先;武略文韬,鸣于天下”的武鸣精神,谱写着发展新篇章!
(武鸣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